一、夢境:

在國校展出作品,接著一群人排隊等一個人(專家)評論每個人的畫作,我排在很後面,看不到那個人是誰,感覺他的話是很重要的,我站著等感到很緊張,突然有一個人跟我說:「你要對你的作品有信心」,夢就結束了。

 

二、自由聯想:

焦慮緊張→創作壓力自我要求→成就企圖心→比較競爭專家迷思,沒有立足點沒有信心宗教苦難情緒不獨立→解決方法→心理學未來方向藝療心理師→目標→經濟工作個人價值自我圓滿幫助他人

 

三、分析:

醒來後我就在想說話的那個人是誰,沒有印象他的樣子,只知道是一個人,我覺得是我自己內心的聲音,可能透過夢在消化現實遇到的困境。

 

學習創作的過程就是一個了解自己的過程,我覺得做什麼都是要獲得信心。

學習藝術讓我得到學習的樂趣和自信心,也訓練自主的能力和培養情緒獨立,但創作過程中也常感到焦慮和創作後的沮喪,我常在興奮和沮喪中游走,我意識到這種情形也很努力用正向思想去面對,但我還是常落入對權威的全面接受和比較的焦慮,需要透過別人的評價來定位自己,我知道自己生活在別人的眼光下。

 

長大後才慢慢理解社會傳統價值對我的影響根深蒂固,因為從小時常感受到父親的情緒暴力,自我受到壓抑,對自己很沒信心,對權威痛恨卻又深信,因仰賴父親給予滋養,所以對於傳統的父親,我盡量符合期望,避免遭到遺棄或冷落,常在自我和外來聲音間拉扯,從小情感上沒有獲得滿足,所以我覺得自己在某個程度是沒有安全感,沒有自我意識的,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喜歡什麼,現在來看那時候,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過來的,現在我找到一件我很喜歡的事,我愛上了學習,我有了強烈的成就動機,所以我給了自己很大的壓力加上我自己個性上的負面,所以情緒上常有波動,而我時常能察覺自己的狀態,宗教改變了我很多,使我在意識時努力的,在潛意識也能消化這些觸境。

 

藝術、宗教、心理學對我的幫助是不同層次的,心理學有科學的背景和實際的學說論述和治療方法,幫助我以不同角度走出生命的框框,對於心理學的興趣不亞於藝術的熱情,我希望這兩種是並行的,兩年前接觸藝術治療,現在希望能朝這個方向,這個目標應該更接近我希望成為的樣子。

 

我覺得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是要自己去找尋的,信念是自己去定義的,以什麼狀態活著是可以自己決定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un2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