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任在情感中和諮商中都是最重要的

諮商師在第一次諮商透過與個案聊讀書、興趣、運動等話題,試著化解兩人之間的陌生感,「打破僵局」成了溝通第一個開端。

 

諮商師試著去了解個案內心的想法,但個案的自我防衛態度相當強烈,用過份理智的行為來偽裝自己(抗拒作用),威脅性的言詞引發不愉快(諮商師因個案的攻擊或情緒,使諮商師連結到自己未解決的問題,引發情緒障礙而失去立場)。

 

諮商師看見挑釁背後個案的不安與惶恐,而諮商師也願意回過頭反省自己,在第二次會面,諮商師將諮商地點改到戶外,以緩和彼此的對立。諮商師說出個案心理的話,引導鼓勵個案試著以開闊的心真正去體會這個世界,接著諮商師適時走開或靜默,讓個案沉澱,給予空間。

 

諮商師用開放傾聽的態度,坐在個案的對面等待。對於要面對自己的傷痛,個案顯得很不安,諮商師了解個案狀況,理解個案尚未準備好,諮商師給個案絕對的空間不壓迫,這次的諮商過程中,兩人並無任何對話。

 

個案開始談自己的感情狀況後,諮商師運用「自我開放」的態度,說明自己與老婆的互動,讓個案增加對諮商師的信任感,諮商師在了解個案害怕自己的不完美會導致失敗,表達出對個案的同理心,鼓勵個案嘗試去踏出第一步。

 

孤兒情結

受虐的孩子敏銳觀察力與敏感度,成了自保必須具備的能力。當有人嘗試去解析他、認定他時,必攻擊對方,這背後反映著其潛在的不安,尤其是害怕面對自己、面對過往。每一次的相信都可能帶來更大的傷害,於是選擇不去相信,主動提出關係結束以保護自己,彷彿自己擁有主導權而避免去面對失落和被遺棄的感受。

 

讓個案在治療關係中發現自我,獲得完整的接納與重視

諮商師表露自己也曾經驗類似個案的成長環境,接著諮商師重複肯定的述說「那不是你的錯」,對著內心小孩喊話,協助當事人從新的角度去了看待這個經驗,釋放個案自責情緒,打開了個案心防,成人角色的退卻,內心小孩不再受責怪,修復了童年的傷痛,幫助個案面對當下的問題。

療癒的發生,基於彼此心靈的坦誠。個案的內心議題有時會牽引出治療師同樣的議題,在協助個案面對困境的同時也療愈自己。

 

諮商師的角色

諮商師是在幫助個案找到自己要的東西,引導和喚醒自身的力量,去追求所要目標的強度,諮商師不為個案作決定,而是協助個案釐清問題,將個案心中真正想法或答案引導出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un24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